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山东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的决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1 17:33:56   浏览:980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山东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的决定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 告
(第89号)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山东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的决定》已由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11年7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山东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的决定

2011年7月29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决定对《山东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条改为第二条和第三条。第二条:“本细则所称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指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二、增加一条,作为第四条:“选举经费列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由国库开支。”

  三、第四条改为第六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员被确定为正式代表候选人的,应当辞去选举委员会的职务。”

  四、第五条改为第七条,修改为:“选举委员会的职责:

  (一)制定选举工作计划,培训选举工作人员,组织选民学习选举工作的法律规定和有关文件,做好选举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划分选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区,分配各选区应选代表的名额;

  (三)确定选举日期,并在选民登记前公布;

  (四)进行选民登记,审查选民资格,公布选民名单,制发选民证,受理对于选民名单不同意见的申诉,并作出决定;

  (五)了解核实并组织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和公布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

  (六)印发选票,制定投票办法,主持投票;

  (七)确定选举结果是否有效,公布当选代表名单,颁发代表当选证书;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

  “选举委员会应当及时公布选举信息。”

  五、第七条改为第九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的代表名额基数为一百二十名,每五千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但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四百五十名;人口不足五万的,代表总名额可以少于一百二十名。”

  第一款第二项修改为:“乡、民族乡、镇的代表名额基数为四十名,每一千五百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但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一百六十名;人口不足二千的,代表总名额可以少于四十名。”

  六、第十条、第十一条改为第十二条,修改为:“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本级选举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所辖各选区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在县人民代表大会中,人口特少的乡、民族乡、镇,至少应有代表一人;在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中,人口特少的村一般应有代表一人。”

  七、第十二条改为第十三条,删除第一款。

  八、第十三条改为第十四条,修改为:“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特别是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并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

  九、第十五条改为第十六条,第二款修改为:“本行政区域内各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当大体相等。”

  十、第十七条改为第十八条,第一项改为第二款,修改为:“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市区,可以按照街道办事处或者若干居民委员会管辖的范围划分选区,也可以根据情况按照行业或者系统划分选区;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人口总数能够产生一名至三名代表的,可以单独划分选区,不能产生一名代表的,也可以几个单位或者和所在居民委员会联合划分选区;在农村,可以几个村联合划分选区;人口特多的村和人口特少的乡、民族乡、镇,也可以单独划分选区。”

  第二项改为第三款,修改为:“选举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般按村划定一个选区,人口特多的村,也可以划分几个选区;镇的居民按街道划分选区;乡及镇直属单位也可以单独划分选区。”

  十一、第十九条改为第二十条,第一款修改为:“凡年满十八周岁具有选民资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按选区进行选民登记。”

  十二、第二十条改为第二十一条,第一款中的“每一选民只能在一个选区进行选民登记。经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修改为“选区设立选民登记站,每一选民只能在一个选区进行选民登记,经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

  第二款第二项修改为:“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企业职工,在校学生,在所在单位的选区登记;”第七项修改为:“旅居国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选举期间在本省内的,可以凭本人身份证件在原籍地,或者出国前居住地,或者现工作所在地登记。”

  十三、第二十六条改为第二十七条,该条中的“对于公布的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诉”修改为“对于公布的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在选民名单公布之日起五日内向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诉”。

  十四、第二十九条改为第三十条,修改为:“代表候选人提名前,选举委员会应当向选民说明提名的方法、程序和应注意的事项。”

  十五、第三十条改为第三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推荐代表候选人应当以书面方式提出。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向选举委员会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

  十六、第三十一条改为第三十二条,修改为:“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选民推荐代表候选人时,应当向选举委员会介绍所提候选人的情况。接受推荐的代表候选人应当向选举委员会如实提供个人身份、简历以及是否已在没有隶属关系的行政区域担任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基本情况。提供的基本情况不实的,选举委员会应当向选民通报。”

  十七、第三十二条改为第三十三条,第二款中的“将各方面推荐的代表候选人名单按选区张榜公布”修改为“将代表候选人名单及代表候选人的基本情况,按选区张榜公布”。

  十八、第三十三条改为第三十四条,该条中的“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应当在选举日的五日以前公布”修改为“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及代表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应当在选举日的七日以前按选区张榜公布”。

  十九、第三十四条改为第三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实行差额选举,正式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三分之一至一倍。具体数额,由选举委员会确定。”

  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代表候选人名单、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以姓名笔画为序排列。经过预选的,按在预选中得票多少的顺序排列。”

  二十、第三十五条改为第三十六条,第一款修改为:“选举委员会应当向选民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政党、人民团体和选民可以在选民小组会议上介绍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选民可以书面提出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的要求。选举委员会根据选民的要求,应当通过召开见面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由代表候选人介绍本人的情况,回答选民提出的问题。但在选举日必须停止代表候选人的介绍。”

  删除第二款。

  二十一、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七条:“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应当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并接受监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

  二十二、第三十六条改为第三十八条,修改为:“投票选举时,选举委员会应当根据各选区选民分布状况,按照方便选民投票的原则设立投票站,进行选举。选民居住比较集中的,可以召开选举大会,进行选举。因患有疾病等原因行动不便或者居住分散并且交通不便的选民,在二名以上监票人员的监督下,可以在流动票箱投票。”

  二十三、第三十七条改为第三十九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代表候选人及其近亲属不得主持本选区的投票选举,也不得担任监票人、计票人。”

  二十四、第三十九条改为第四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代表的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选举时应当设有秘密写票处。”

  二十五、第四十条改为第四十二条,条文中“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三人”修改为“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三人,并应当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代为投票”。

  二十六、第四十三条改为第四十五条,条文后面增加:“流动票箱应在监票人监督下集中在选区统一开箱计票。”

  二十七、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九条:“公民不得同时担任两个以上无隶属关系的行政区域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二十八、第四十九条改为第五十二条,第一款修改为:“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任期内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辞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接受辞职,须经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决定接受代表辞职的,应当向原选区公告。”

  第二款修改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书面提出辞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接受辞职,须经人民代表大会过半数的代表通过。决定接受代表辞职的,应当向原选区公告。”

  二十九、第五十一条改为第五十四条,删除第二款。

  三十、第五十二条改为第五十五条,修改为:“为保障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破坏选举,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贿赂选民,妨害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二)以暴力、威胁、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妨害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三)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

  (四)对于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或者对于提出要求罢免代表的人进行压制、报复的。

  “国家工作人员有前款所列行为的,还应当依法给予处分。

  “以本条第一款所列违法行为当选的,其当选无效。”

  三十一、增加一条,作为第五十六条:“主持选举的机构发现有破坏选举的行为或者收到对破坏选举行为的举报,应当及时依法调查处理;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及时移送有关机关予以处理。”

  此外,将第四章的章名修改为“选区划分”,第七章的章名修改为“投票选举”,第八章的章名修改为“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辞职、补选”,对个别条文的文字作相应修改,并对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山东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根据本决定修改后,重新公布。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营证券公司会计制度

财政部


国营证券公司会计制度
财政部


第一章 总 则
一、为了加强证券公司会计工作的管理,发挥会计在证券经营中的核算、监督和管理作用,促进证券行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财政、财务、金融等有关规章制度,结合证券经营的特点,特制定《国营证券公司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独立核算的国营证券公司(简称证券公司或公司)及所属分支机构,实行股份制的证券公司以及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证券交易机构也执行本制度。
各类金融性公司所属内部独立核算的证券部参照本制度执行。
三、本制度是证券公司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法规,也是公司经营管理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公司必须严格遵守,认真执行。
四、证券公司会计工作的基本任务
1.组织会计核算,办理资金和物资的增减、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以及收入成本费用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等会计事项,正确反映证券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实行会计监督,促进公司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有关财政制度、财务制度、遵守财经纪律,维护国家财产的安全。
3.管好用好各项资金,参与经营管理,促进增收节支,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五、各公司根据业务量大小和会计工作的需要,一般应单独设立会计机构,建立科学的会计核算程序。业务量小和人员较少的公司,也可以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专职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会计机构内部人员要有明确分工,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有价证券和会计档案以及收入费用和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
会计机构要加强对营业柜台的管理,柜台中复核人员必须专职,并与其他人员同时上岗,做到钱券分管,互相制约。
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财政厅(局)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在符合本制度统一规定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可以对本制度作必要的补充规定,并报财政部批准或备案。
各公司根据本制度和财政厅(局)或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的补充规定,在不违反国家现行财经、财务、税收等制度,不影响会计核算基本规定和全国会计报表指标汇总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增设、合并某些会计科目。本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公司没有相应会计事项的
,可以不设。
七、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制定的证券公司会计制度与本制度有抵触的,应以本制度的规定为准。
本制度自1992年1月1日起实施。
八、本制度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本规定
一、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现行的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财务、税收等有关规定。
二、公司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等各种会计记录,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登记,如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资料可靠、内容真实、项目完整、手续齐备。
三、公司使用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和编制会计报表,按照财政部颁发的《会计人员工作规则》①执行。
采用电子计算机记帐的公司,按财政部关于会计电算化的有关规定办理。
四、公司采用借贷复式记帐法。采用其他记帐法的公司,要积极创造条件,改用借贷记帐法。
五、会计记帐以人民币“元”为单位,元以下记至分,分以下四舍五入。证券单位成本的计算可计至元以下四位数,四位数以下四舍五入。
如果公司发生外汇业务,应折合成人民币记帐,同时登记外币金额和折合率。
六、公司收益和成本费用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益和已经发生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入帐;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也不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
公司自营买卖证券的债息收入,为简化核算手续,不实行预提办法,到期兑付时,作为证券买卖的差价收入处理。
七、公司的各项财产物资和有价证券,都必须按实际成本核算,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一律不准调整库存帐面价值。证券日常核算中采用票面面值核算的,月终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调整为实际成本。
八、公司的各项收入与其有关的成本、费用,必须在同一时期内登记入帐,相互配合。不得只记收入不记成本费用;或者只记成本费用不记收入。
九、公司会计核算中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不得任意变更,便于对比、分析、利用。如需改变,应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并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加以说明。
十、公司各项会计核算,要坚持及时记帐、日清月结、总分核对、内外对帐;并建立各种物资、有价证券和现金等财产清查制度。
十一、公司的会计年度采用公历制,自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月份和季度会计期间的划分,与公历相同。月份或季度终了,按规定编制报表上报,年度终了办理会计决算。
会计报表的报送时间规定如下:月报应在月份终了5日内报出(按扣除星期日和例假日计算,下同);季报应在季度终了10日内报出;年报应在年度终了30日内报出。


公司会计报表应报送:财政、税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各一份。其他需要报送的单位和份数,由各级财政等主管部门规定,但要严加控制,不能过多地加重基层财会人员编报会计报表的工作量。
十二、公司必须按照本制度和本地区、本部门的补充规定,编制会计报表,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说明清楚、报送及时。
十三、公司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必须建立会计档案。并按照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颁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 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表
----------------------------------
序号| 编 号 | 会计科目 |序号| 编号 | 会计科目
----------------------------------
| |一、资产类 |30|2004| 应付工资
1 |1001| 现金 |31|2005| 应交税金
2 |1002| 银行存款 |32|2006| 应交利润
3 |1003| 业务周转金 |33|2007| 应补所属亏损
4 |1011| 应收帐款 |34|2008| 预提费用
5 |1012| 其他应收款 |35|2101| 代发行证券款
6 |1101| 应收所属利润 |36|2102| 代兑付债券款
7 |1102| 应弥补亏损 |37|2103| 代售证券款
8 |1201| 材料物资 |38|2104| 代购证券款
9 |1202| 低值易耗品 |39|2201| 职工福利基金
10|1203| 待摊费用 |40|2202| 职工奖励基金
11|1301| 自营库存证券 |41|2301| 长期借款
12|1302| 代发行证券 | | |三、所有者权益类
13|1303| 代兑付债券 |42|3001| 经营基金
14|1304| 代售证券 |43|3002| 公积金
15|1305| 代购证券 |44|3003| 业务发展基金
16|1306| 存出证券 |45|3101| 利润
17|1311| 证券抵押贷款 |46|3102| 利润分配
18|1312| 缴存交易准备金| | |四、损益类
19|1313| 证券交易清算 |47|4001| 证券销售
20|1401| 长期投资 |48|4002| 证券发行
21|1402| 拨付所属资金 |49|4003| 手续费收入
22|1501| 固定资产 |50|4004| 其他收入
23|1502| 累计折旧 |51|4005| 投资收益
24|1503| 固定资产清理 |52|4006| 营业外收入
25|1504| 在建工程 |53|4101| 业务管理费
26|1601| 待处理财产损溢|54|4102| 税金
| |二、负债类 |55|4103| 营业外支出
27|2001| 短期借款 | | |五、表外科目
28|2003| 应付帐款 |56|5001| 代保管证券
29|2003| 其他应付款 |57|5002| 抵押证券
------------------------------------
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略)

第四章 会 计 报 表
一、会计报表种类和格式
1.会计报表种类
---------------------------
报表编号 | 会计报表名称 | 编报期
---------------------------
会券01表|资产负债表 | 按月编报
会券02表|利润表 | 按月编报
会券03表|业务及管理费明细表 | 按月编报
会券04表|固定资产表 | 按年编报
会券05表|职工福利、奖励基金表| 按年编报
---------------------------
资 产 负 债 表
会券01表
编制单位:
----年--月--日 单位:元
-------------------------------------
资 产 |行次|金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行次|金额
--------------------------------------
一、流动资产 | | |一、流动负债 | |
现金 |1 | | 短期借款 |33|
银行存款 |2 | | 应付帐款 |34|
业务周转金 |3 | | 其他应付款 |35|
应收帐款 |4 | | 应付工资 |36|
其他应收款 |5 | | 应交税金 |37|
应收所属利润 |6 | | 应交利润 |38|
应弥补亏损 |7 | | 应补所属亏损 |39|
材料物资 |8 | | 预提费用 |40|
低值易耗品 |9 | | 代发行证券款 |41|
待摊费用 |10| | 代兑付债券款 |42|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11| | 代售证券款 |43|
自营证券 |12| | 代购证券款 |44|
代发行证券 |13| | 职工福利基金 |45|
代兑付债券 |14| | 职工奖励基金 |46|
代售证券 |15| | |47|
代购证券 |16| | 流动负债合计 |48|
存出证券 |17| | | |
证券抵押贷款 |18| | | |
缴存交易准备金 |19| |二、长期负债 |49|
流动资产合计 |20| | 长期借款 |50|
| | | 长期负债合计 | |
二、长期投资 | | |三、所有者权益 | |
债券投资 |21| | 经营基金 |51|
其他投资 |22| | 其中:国家拨入基金|52|
拨付所属资金 |23| | 上级拨入基金|53|
长期投资合计 |24| | 其他单位投入|54|
| | | 基金 | |
--------------------------------------

续表
--------------------------------------
资 产 |行次|金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行次|金额
--------------------------------------
三、固定资产 | | | | |
固定资产原值 |25| | |55|
减:累计折旧 |26| | 公积金 |56|
固定资产净值 |27| | 业务发展基金 |57|
在建工程 |28| | 未分配利润 |58|
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29| | 所有者权益合计 |59|
固定资产清理 |30| | | |
固定资产合计 |31| | | |
--------------------------------------
资产总计 |32|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60|
--------------------------------------
补充资料:全年代发行国家债券(面值) 元。存出证券期末数 元。
表外科目:代保管证券(面值) 元,抵押证券(面值) 元。
--------------------------------------
会计主管: 复核: 制表:
利 润 表
会券02表
编制单位: ----年--月份 单位:元
---------------------------------------
项 目 |行次| 本月数 | 年度累计数
---------------------------------------
一、经营收入 |1 | |
(一)证券销售收入 |2 | |
减:证券销售成本 |3 | |
证券销售差价 |4 | |
(二)代发行证券收入 |5 | |
减:代发行证券成本 |6 | |
代发行证券差价 |7 | |
(三)手续费收入 |8 | |
其中:代发行收入 |9 | |
代买卖收入 |10| |
代兑付收入 |11| |
代保管收入 |12| |
(四)其他收入 |13| |
---------------------------------------
续表
---------------------------------------
项 目 |行次| 本月数 | 年度累计数
---------------------------------------
二、业务管理费 |14| |
三、税金 |15| |
四、经营利润(亏损用“-”号表示) |16| |
加:投资证益 |17| |
营业外收入 |18| |
减:营业外支出 |19| |
五、利润总额(亏损用“-”号表示) |20| |
加:年初未分配利润(未弥补亏损用“-”号| | |
表示) |21| |
加:应收所属利润 |22| |
应由上级弥补亏损 |23| |
减:应交上级利润 |24| |
应补所属亏损 |25| |
分出投资利润 |26| |
六、可分配利润(亏损用“-”号表示) |27| |
减:应交所得税 |28| |
应交利润 |29| |
公积金(用公积金弥补亏损用“-”号表| | |
示) |30| |
公司留利(用留利弥补亏损用“-”号表| | |
示) |31| |
七、期末未分配利润(未弥补亏损用“-”表示)|32| |
---------------------------------------
补充资料:营业外收支明细情况(十二月份填报)
---------------------------------------
项 目 | 金 额 | 项 目 | 金 额
---------------------------------------
一、营业外收入 | | 二、营业外支出|
1. | | 1. |
2. | | 2. |
3. | | 3. |
---------------------------------------
会计主管: 复核: 制表:
业务及管理费明细表
会券03表
编制单位: ----年--月份 单位:元
-----------------------------------------------------
| 行 |年 度| 实 际 数 | | 行 |年 度| 实 际 数
项 目 | | |---------| 项 目 | | |-----------
| 次 |计划数|本月数|本年累计数| | 次 |计划数|本月数|本年累计数
-----------------------------------------------------
1.职工工资 |1 | | | |19.钞券运送费|19| | |
2.职工福利费 |2 | | | |20.邮电费 |20| | |
3.工会经费 |3 | | | |21.诉讼费 |21| | |
4.职工待业保险|4 | | | |22.咨询费 |22| | |
5.职工教育费 |5 | | | |23.出纳费 |23| | |
6.折旧费 |6 | | | |24.业务用品费|24| | |
7.修理费 |7 | | | |25.车船燃料费|25| | |
8.房租费 |8 | | | |26.公证费 |26| | |
9.低值易耗品 |9 | | | |27.会议费 |27| | |
10.利息支出 |10| | | |28.外事费 |28| | |
11.手续费 |11| | | |29.公杂费 |29| | |
12.保险费 |12| | | |30.安全保卫费|30| | |
13.印刷费 |13| | | |31.保管费 |31| | |
14.宣传广告费|14| | | |32.税款 |32| | |
15.劳动保护费|15| | | |33.教育费附加|33| | |
16.差旅费 |16| | | |34.其他 |34| | |
17.水电费 |17| | | |35.合计 |35| | |
18.取暖费 |18| | | | | | | |
-----------------------------------------------------
会计主管: 复核: 制表:
固 定 资 产 表
会券04表
编制单位: ----年度 单位:元
-------------------------------------------
项 目 |行次|金额| 项 目 |行次|金额
-------------------------------------------
一、固定资产原值 |1 | |二、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12|
(一)年初数 |2 | |三、本年提取的折旧 |13|
(二)本年增加数 |3 | |四、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 |
1.购建的固定资产 |4 | | 全年平均总值 |14|
2. |5 | |五、折旧率(%) |15|
3.其他增加数 |6 | |六、年末固定资产 |16|
(三)本年减少数 |7 | | (一)营业办公用房 |17|
1.报废清理的固定资产|8 | | (二)职工住房 |18|
2.有偿调出的固定资产|9 | | (三)汽车 |19|
3. | | | (四)电子设备 |20|
4.其他减少数 |10| | (五)其他 |21|
(四)年末数 |11| | | |
-------------------------------------------
会计主管: 复核: 制表:
职工福利、奖励基金表
会券05表
编制单位: ----年度 单位:元
------------------------------------
项 目 |行次|合计|职工福利基金|职工奖励基金
------------------------------------
一、年初数 |1 | | |
二、本年增加数 |2 | | |
1.留用利润提取数 |3 | | |
2.成本支出提取数 |4 | | |
3.上级拨入数 |5 | | |
4.其他增加数 |6 | | |
三、本年减少数 |7 | | |
1.弥补亏损 |8 | | |
2.拨付所属 |9 | | |
3.上交能源基金 |10| | |
4.上交缴调节基金 |11| | |
5、其他减少数 |12| | |
四、年末数 |13| | |
-----------------------------------
会计主管: 复核: 制表:
二、会计报表编制说明(略)



1991年8月21日

泰安市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实施办法

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政府


政府令第149号


《泰安市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公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长

二O一O年九月十三日

泰安市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公共供水管理,保障农村供水用水安全,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山东省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农村公共供水规划、建设、经营、使用、管理等活动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农村公共供水应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统一规划、安全卫生和节约用水的原则,统筹水资源,实行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第四条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将农村公共供水事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农村公共供水事业发展,保障农村公共供水工程长效运行。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共供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第五条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共供水的管理工作,具体工作由其所属的农村公共供水管理机构承担。
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卫生、环境保护、物价、审计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农村公共供水管理有关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农村公共供水水源、供水工程及其附属设施的义务,有权制止、检举和控告破坏或者损坏供水水源、供水工程及其附属设施的违法行为。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七条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水利发展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城乡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会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农村公共供水发展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新建、改建、扩建农村公共供水工程,应符合农村公共供水发展规划,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按国家、省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批准手续后方可建设。
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需要进行招标的农村公共供水工程,依法进行招标。
第九条农村公共供水工程采取政府投资、群众筹资筹劳和社会投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
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农村公共供水事业。
第十条农村公共供水工程竣工后,应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验收合格后,工程建设单位3个月内将工程档案资料报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供水管理
第十一条农村公共供水工程项目验收合格后,有关部门应及时进行清产核资,明晰工程产权,并办理资产交接手续。农村公共供水工程按照下列规定确定所有权:
(一)由政府投资建设的供水工程,其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二)由集体筹资筹劳为主、政府依法予以补助建设的供水工程,其所有权归集体所有;
(三)由个人(企业)投资为主、政府依法予以补助,或者以股份制形式投资建设的供水工程,其所有权归投资者所有。
第十二条农村公共供水工程由产权人确定具体的经营模式和供水单位:
(一)政府投资占工程总投资50%以上,规模较大的跨乡镇、多村联片集中供水工程,由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确定;
(二)政府投资占工程总投资50%以下,由群众筹资、社会投资共同建设的集中供水工程,根据各方投资额度确定股份,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供水管理站或公司;
(三)村集体投资建设的集中供水工程,由村集体确定经营模式和供水单位。鼓励采取拍卖、承包、租赁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经营;
(四)由企业、个人投资建设的集中供水工程,自行确定经营模式和供水单位。
供水单位应具备国家、省规定的运营条件。
第十三条以政府为主投资建设的供水工程出让经营权等所得收入,应在财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设立专户,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当地农村公共供水事业的发展。
第十四条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结合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优先建设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 并在县域或更大范围内组建一定规模的供水公司或股份制集团,运营管理农村公共供水工程,提高供水工程规模效益。
第十五条供水单位的自来水供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必须优先保证农村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业用水及其他用水;
(二)农村公共供水工程应不间断供水,或由供水单位与用水户(单位)协商后实行定时供水,确保满足用水户(单位)用水需要,方便生产生活;
(三)因工程施工、维修等确需停止供水时,供水单位应提前48小时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因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不能提前通知的,在组织抢修的同时,及时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
第十六条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环境保护、规划、国土资源、交通、公安等有关部门(单位)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划定供水主管道两侧3米内,其他供水设施5米以内为安全保护范围,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供水单位在安全保护范围内设置警示标志。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村(居)内供水工程设施的维护。
农村公共供水水源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按有关法律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在划定的供水主管道和其他供水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挖坑、取土、挖沙、采矿、爆破;
(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
(三)修建建筑物、构筑物;
(四)堆放垃圾、粪便;
(五)从事其他危害供水设施安全的活动。
  第四章用水管理
第十八条供水单位应与用水单位或者个人签订供水用水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用水单位和个人应按时交纳水费;逾期不交纳的,供水单位有权按照合同约定收取滞纳金,直至终止供水合同、停止供水。 
第十九条新增用水户(单位)应向农村供水单位提出用水申请,供水单位同意后,由供水单位负责工程勘查、规划、设计和施工安装,用水户(单位)内管线及其设施所需费用由用水户(单位)承担。
农村自来水工程及其供水管网由自来水工程运营单位负责维修、养护和管理,村集体应协助做好维护工作,户(单位)内管网及其设施由用水户(单位)负责维修。
第二十条用水单位和个人应安装质量合格的计量设施;需要安装、改造用水设施的,应征得供水单位同意。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动、拆除公共供水设施或者擅自在公共供水管网上接水。  
第二十一条农村公共供水水价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的原则,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分类计价。生活用水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核定,生产用水按照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核定。政府补助和群众筹资筹劳部分不参与利润计算。
为鼓励节约用水,逐步推行超额累进和季节浮动水价制度。
第二十二条农村公共供水水价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
(一)供水人口在10000人以上的供水工程,其供水水价实行政府定价,由供水单位编制供水水价方案,报县(市、区)物价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准;
(二)供水人口不足10000人的供水工程,其供水水价可以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具体办法由县(市、区)物价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规定;
(三)单村供水工程的供水水价实行政府指导价,由供水用水双方在县(市、区)物价部门确定的浮动范围内协商确定;
(四)城市自来水管网工程向农村延伸供水的,水价按照农村公共供水定价原则核定。
跨县级行政区域的供水工程,其供水水价由市物价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准。
第二十三条边远贫困山区、远距离调水区、严重分散居住供水区的农村居民,供水单位应在供水水价上给予一定优惠;供水水价低于成本的部分,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第二十四条对农村公共供水工程向农村居民生活提供的实际水量,经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实后,不征收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
农村公共供水工程调引水库水、黄河水的,执行农业用水价格。
   第五章供水安全管理
第二十五条农村公共供水水源保护区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水利、国土资源、卫生等有关部门提出划定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跨县(市、区)行政区域的水源保护区,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水利、国土资源、卫生等有关部门和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共同商定后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水源保护区设置带有标志性图形符号的地理界标、标识标志和警示标志。
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农村公共供水水源地从事下列活动:    
(一)以地表水为供水水源的,在取水点周围100米的水域内,从事养殖、捕捞,或者倾倒废渣、生活垃圾、设置排污口、堆放有害物品;
(二)以地下水为供水水源的,在水源点周围100米范围内,设置渗水厕所、渗水坑、粪坑、垃圾场(站);
(三) 以泉水为供水水源的,在保护区范围内开矿、采石、取土;
(四) 其他可能破坏水源或者影响水源水质的活动。
第二十七条在供水工程的水处理设施、蓄水池、泵站外围50米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修建畜禽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污水沟道以及其他生活生产设施,不得堆放垃圾。
第二十八条供水单位应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日供水1000立方米或者供水人口10000人以上的农村公共供水工程,供水单位设立水质检验室,并配备专业检验人员和仪器设备,负责供水水质的日常检验工作。
供水单位的日常水质检测资料报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九条县(市、区)环境保护、卫生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农村供水水源、供水水质的保护和监督管理,确保供水水质安全。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农村供水水源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卫生部门负责定期组织疾病控制中心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集中供水工程的水源和供水水质每年应在汛期和枯水期分别至少进行一次水质监测。水质监测结果要进行公布。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好供水水源、供水水质的保护监督管理有关工作。
水质化验、检测所需费用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承担,不得向供水单位收取。
第三十条供水单位从事直接供水的人员,应建立健康档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持有县(市、区)疾病控制中心颁发的健康证的方可上岗工作。
第三十一条供水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定期对供水水源工程设施机电设备、供水管道等设施进行维修、养护和管理,定期进行检测、维修、养护并建档登记,确保水源工程设施正常运行,安全无事故。
第三十二条农村公共供水工程运营单位应建立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工程设计图纸、设计批复文件、招标合同、竣工报告、验收文件、工程决算、财产清单等要归档存放;工程运行中的水质监测记录、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记录、设备检修记录、生产运行报表和运行日志等原始资料要真实完整。
第三十三条供水单位应掌握区域内水文地质情况及附近地区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取水情况、取水量及地下水的补给情况,制订因天气干旱、水质污染、机电机械设备故障、管道故障、停电等造成供水中断的农村公共供水安全应急预案。
农村公共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应报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因环境污染或者其他突发事件造成水质污染的,供水单位应立即停止供水,及时向当地环境保护、卫生、水利部门报告,并适时启动供水安全应急预案。 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公共供水工程建设和供水运营的监督检查,制定具体的供水运营单位监督考核办法,组织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进行定期检查考核。
第三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依照《山东省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一)擅自建设农村公共供水工程的;
(二)擅自改动、拆除农村公共供水设施的;
(三)擅自在农村公共供水管网上接水的;
(四)从事破坏农村公共供水水源或者影响水源水质活动的;
(五)在供水主管道和其他供水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从事危害供水设施安全活动的;
(六)供水单位擅自向用水单位和个人加价收取水费的;
(七)供水单位擅自停止供水或者未履行停水通知义务的;
(八)供水单位未按照规定检修供水设施或者供水设施发生故障后未及时组织抢修的;
(九)供水单位发生水质污染未及时上报的。
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六条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工作中不履行职责、玩忽职守、监管不力、滥用职权、徇私舞弊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政府第132号令《泰安市农村自来水工程供水管理办法》同时停止执行。